第16005章 机会-《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豆不属于主粮,因此也属于管理不那么严格的种类了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背景下,刘胜光每天收购的大豆在一万斤上下毫无压力。

    他的收购价比国家收购价还高了一分多,因此他收购大豆的工作比较顺利,每天到他这里卖豆子的农民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收回来的豆子不能都在场院里堆着吧,他的油坊也效率全开,开始加工。

    因为有当时比较先进的烘干加温设备,油坊的出油率始终稳定在十六个油左右,有时还能达到十七个油。

    十月二十号,金龙鱼牌豆油经有关部门检查合格后正式上市。

    南湾集团首先订购了二十吨的全年用量,服装厂紧随其后订购了十吨。

    南湾集团现在就是这个将威工业的风向标,南湾集团若是往东跑,后面保证没有奔西边去的。

    那些配套厂领导一打听,这个刘胜光是万峰的小学同学,这事儿也就不用人指点了。

    你三吨他两吨地也订购刘胜光的豆油。

    还担心豆油卖不出去的刘胜光傻眼了。

    五十万斤大豆听着不少,也就二百五十吨左右。

    就算油坊的出油率维持在百分之十六这个高点上,一吨大豆也不过出三百二三十斤油。

    二百五十吨豆子能出八万斤油,也不过四十吨。

    万峰和他媳妇的厂长就干掉了快一半了,剩下的也就够十个八个小厂的订购的。

    这也不够呀!

    现在这些厂子都不够用,哪里还用什么零售呀。

    刘胜光这时才相信万峰的话:只要严把质量关,销量根本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豆油市场价是一块七一斤,刘胜光按照市场价还给这些订购的厂子一些优惠,即便这样,卖豆油的钱基本上就维持了油坊的收支平衡。

    他要做的就是把那些豆饼卖出去变成利润。

    与豆油相比,豆饼就不值多少钱,八分钱一斤。

    当猪肉达到两块五六一斤的时候,个人家养猪也就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不养不行呀,除了高收入地区,普通地方的人连肉都买不起。

    以前养不起,一家养个一头两头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